中小銀行作為我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維護其安全穩定與平穩運行是保障國家金融安全,助力國家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必要舉措。
3月23日,由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指導,21世紀經濟報道、南方財經法律研究院、21世紀資本研究院聯合主辦的“2023年南方財經法律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論壇上,由中國司法大數據研究院、21世紀經濟報道、南方財經法律研究院和北京市海勤律師事務所共同編寫的《中小銀行從業人員犯罪問題研究白皮書(2018-2022)》(以下簡稱《白皮書》)發布,這也是該白皮書首次發布。
研究內容上,《白皮書》基于中國裁判文書網公開的裁判文書,依托法研燈塔實證分析平臺,對2018年至2022年間,全國各級人民法院一審審結的中小銀行從業人員犯罪案件進行深度分析和挖掘,旨在做好中小銀行從業人員犯罪問題態勢研判和案件特征分析。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白皮書》指出,全國各級人民法院一審審結的中小銀行從業人員犯罪案件自2020年后有大幅下降,同時體現出涉案主體復雜、被告人所在機構類型集中、犯罪手法出現網絡新技術等趨勢。
中小銀行從業人員犯罪總體呈下降趨勢
《白皮書》指出,近五年中小銀行從業人員犯罪案件共計521件,除2019年同比上升外,其他年份呈同比下降趨勢。2018年至2022年,全國各級人民法院一審審結的中小銀行從業人員犯罪案件共計521件,除2019年同比上升外,其他年份呈同比下降趨勢。
案件類型上,經營風險與內控風險相關犯罪案件最多,分別占比40.88%與40.12%;違法發放貸款罪的案件數量最多,共計162件(占31.09%)
中小銀行從業人員犯罪涉及風險類型分布情況
中小銀行從業人員犯罪涉及風險類型主要為經營風險類與內控風險類,分別為213件(占40.88%)與209件(占40.12%);涉及交易詐騙風險類的案件相對較少,共計99件,占比19.00%。
中小銀行從業人員犯罪案件中排名前十的罪名情況
涉及的具體罪名中,涉及經營風險的違法發放貸款罪案件最多,共計162件,占31.09%,遠高于其他罪名;涉及內控風險的挪用資金罪與職務侵占罪案件數量也較多,分別為89件(占17.08%)與68件(占13.05%)。
同時,《白皮書》指出,涉案金額分布呈現出“兩頭分布”的特征。在100萬元(含)以下及超過500萬元的占比最高,分別為37.62%及25.50%。涉案金額在100萬元(不含)至200萬元(含)的占比18.32%,涉案金額在200萬元(不含)至300萬元(含)的占比8.91%,涉案金額在300萬元(不含)至400萬元(含)的占比5.69%,涉案金額在400萬元(不含)至500萬元(含)的占比3.96%。
99.81%犯罪案件為自然人犯罪
《白皮書》指出,2018年至2022年,全國各級人民法院一審審結的中小銀行從業人員犯罪案件中,單位犯罪1件,涉及罪名為違法發放貸款罪;自然人犯罪案件共520件,占99.81%。
在被告人的性別分布上,男性占比達85%,僅有15%的被告人為女性。
中小銀行從業人員犯罪案件被告人年齡分布情況
在被告人年齡分布上,70后占比最多,為33.04%,其次是60后(占比28.55%)和80后(23.77%)。
中小銀行從業人員犯罪案件被告人學歷分布情況
在被告人學歷分布上,60.47%的被告人學歷為高中及以上,其中高中學歷占比最多,為38.35%,本科占比19.47%,碩士占比2.65%。學歷為初中的占比也較高,為35.40%。
被告人單位為農村信用社與農村商業銀行的最多,均超40%;46.83%的被告人職務層級為領導干部。
中小銀行從業人員犯罪案件被告人所在單位情況情況
從被告人所在單位的機構類型來看,被告人所在單位為農村信用社的案件數量最多,共計222件,占比42.61%,其次為農村商業銀行,共計212件,占比40.69%,再次為股份制商業銀行,共計57件,占比10.94%。在本報告的研究中,我們將被告人身份信息中含有高管人員、行長、副行長、行長助理、董事長、理事長、部門經理、主任、副主任、部門負責人等職務信息之一的界定為中小銀行領導干部。
從職務層級來看,被告人為領導干部的案件數量占全部案件的46.83%。雖然中小銀行機構數量眾多,但大多數機構單體規模較小,造成領導干部在中小銀行全部從業人員中的占比相對較高,進而造成中小銀行領導干部犯罪比例相對較高。
已造成儲戶財產損失、中小銀行不良資產加劇等負面影響
《白皮書》指出,中小銀行從業人員犯罪已造成儲戶財產損失、中小銀行不良資產問題加劇、中小銀行公信力降低等四類問題。
一是造成儲戶等大量直接財產損失?!栋灼凤@示,涉案金額超過500萬元的案件占總案件比重已達25.50%,儲戶財產損失情況最為常見。
實踐案件中,造成儲戶財產損失的中小銀行工作人員犯罪行為主要情況如下:中小銀行工作人員以偽造的存單(包括偽造印鑒的存單)交付儲戶,實際并未將儲戶錢款存入銀行,從而非法占有儲戶財產;中小銀行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便利,提取、轉移儲戶賬上的存款;中小銀行工作人員不按章辦事,疏忽大意,未嚴格審查,使得儲戶存款被人冒領。
二是中小銀行不良資產問題加劇。中小銀行客戶聚焦在中小企業,風險相對較大?!吨袊鹑诓涣假Y產市場調查報告2022》,中小銀行被認為是不良資產處置壓力最大的金融機構,我國城市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為1.82%,農村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為3.59%。
《白皮書》指出,中小銀行不良貸款率比較高,固然和其處置手段較為單一、途徑較為有限、不良貸款化解難度較大且進度緩慢等原因有著重要關系,但是大量的違法發放貸款罪等中小銀行從業人員犯罪也會在客觀上加劇其不良率的上升。
三是中小銀行公信力降低?!栋灼分赋?,中小銀行本來就存在著社會公信力較弱,老百姓認可度不高等因素。而中小銀行從業人員犯罪又會增加中小銀行公信力受到的質疑,特別是大量中小銀行高管“窩案性”的腐敗犯罪,會造成公眾對中小銀行的不信任增加。
四是易引發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栋灼分赋?,中小銀行往往具有很強的區域性特征。較之農村中小銀行等其他中小金融機構,城商行具有單家機構資產規模大,跨區域經營覆蓋范圍廣,與其他金融機構業務關聯性強等特點,一旦“爆雷”,風險更具外溢性和傳染性,極易引發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
應不斷提升刑事風險防范策略
《白皮書》建議,應從風險意識、案前預防制度、案中救濟措施等角度提升刑事風險防范策略。
例如,積極提升刑事風險防范意識和能力。今年,最高人民檢察院相關部門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將圍繞影響金融安全的重點領域加大刑事懲治力度,持續加強互聯網金融風險整治,依法從嚴打擊證券犯罪,嚴肅懲治金融信貸領域犯罪。
一是加強刑事案件風險防范的宣傳教育。二是采取集中培訓等形式,讓中小銀行決策層、管理層以及執行層的人員都能夠參與到刑事風險防范管理事務中,通過親身參與和感受來提升刑事防范意識。三是向本銀行員工進行國家一般性刑事法律,以及《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于預防銀行業保險業從業人員金融違法犯罪的指導意見》(銀保監辦發[2020]18號)等專項監管規定、行業準則和國際條約、規則等,以及公司章程、相關規章制度等內容的培訓,提升刑事風險防范的能力。
建設全鏈條的內部刑事合規制度。合規經營是監管機構對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中小銀行業健康持續經營的基礎條件。與其他銀行機構相比,中小銀行機構內控水平整體較薄弱,誘發刑事案件的內在因素比較多,更應該注重內部刑事合規制度建設。
《白皮書》指出,針對中小銀行從業人員的犯罪風險,應當做好案前預防制度,搭建全鏈條的內部合規制度建設。一是中小銀行應當做好基本合規制度搭建,將刑事合規管理制度融入銀行日常經營管理制度。二是建立內部糾錯制度。三是建立信貸重點業務領域的專項合規機制。四是建立與本地司法機關的常態化溝通機制。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關鍵詞: